首页 >教育文化 >大学院校 >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 网站链接:www.hzau.edu.cn
  • 收录日期:2021-01-08
  • 所属地区:湖北
  • 网站分类:农业大学
  • 人气指数:
  • 更新日期:2024-04-07 16:32:40
  •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图1)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党和国家领导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百年校庆亲笔题词。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听取我校关于生物产业的汇报。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亲笔回信。

校园环境得天独厚。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495万㎡(7425亩),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学科优势特色明显。生物学、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生物学为A,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据美国信息科技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9年9月统计数据显示,我校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等5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

教育体系完整。现有学院(部)18个,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

硕彦俊秀荟萃。现有教职工2615人,其中教师1616人,教授43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万人计划专家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5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6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教育教学改革卓有成效。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0项。"十二五"期间,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2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0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8种。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

科技实力雄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7个,部省级研发中心2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4个,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校企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35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过去五年,获批科研项目5964项,经费40.03亿元。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优异。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十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以来三度荣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湖北农务学堂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上疏光绪皇帝,正式奏请兴办湖北省农务学堂。同年10月正式开学。
1903年扩建为湖北省高等农务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办学时代结束。
1912年,湖北省农务学堂在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北甲种农业学校。此后,经历了1923年湖北*、第二高级农业学校,1931年省立乡村师范学校,1933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7年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0年湖北省立农学院,1950年湖北省农学院等一系列演变。
1938年,侵华日军迫近武汉,学校西迁湖北恩施五峰山坚持办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迁回武昌宝积庵。
华中农学院
1952年,以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学院的整体和原中山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取得新的进展。
1957年,华中农学院从宝积庵整体迁址武昌南湖狮子山。
20世纪60年代,首次招收外国留学生。
华中农业大学
19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2005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
2011年,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办学条件/华中农业大学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下设17个学院,在54个本科专业招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4月,有教职工2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49人,教授32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占80.9%;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4人;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主席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39人;*教学名师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7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27个。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有*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9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6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生态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学、农林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
社会性、生物学、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风景园林硕士、社会工作硕士。 
博士后流动站:
作物学流动站、植物保护流动站、生物学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园艺学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流动站、生态学流动站、农林经济管理流动站、公共管理流动站、畜牧学流动站、兽医学流动站、水产流动站、农业工程流动站。
重点学科

学科排名

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华中农业大学共有13个学科参评,6个学科排进前三,7个学科排进前五,10个学科排进前十。其中,园艺学全国排名*。

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数据显示,华中农业大学截止2015年5月7日共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具体为农业科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化学学科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拥有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有*精品课程30门。
*精品课程

国际交流

科学研究/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成果

2006年至2014年4月,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920项,其中*项目1661项,省部级项目1782项,国际合作项目101项;获得科技经费约34.8亿元;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18项,其中,*18项;授权专利786项,其中发明专利583项,实用新型专利195项,外观设计8项。学校承担的各类在研科技项目1434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78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46项,部、省级项目530项。

"十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被媒体誉为"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的标志性成果。

科研团队

科研机构

该校建有*、省部级研发基地56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个, 其中*和省部级研发基地如下:

大学科技园

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8月,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武汉南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纳入南湖农业园整体规划。2003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通过了由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13日, 收藏纸质图书138余万册,纸质期刊11万余册,电子图书136万册,数据库109个,电子期刊(全文)6万余种。文献资源涵盖农、生、理、工、文、法、经、管等学科,为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馆,形成以农业与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科技期刊、CAB 、AGRIS、AGRICOLA、《CA》、俄罗斯《文摘》、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dex》、英国《ZR》来源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养殖与饲料》:畜牧类核心科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现代农业科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校园文化/华中农业大学

校训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语出自20世纪40年代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原创者是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
"勤读"即勤奋学习钻研,"力耕"即努力开拓实践。"勤读力耕"是对学风的倡导,对学问的指引,也是对"知"与"行"辩证关系和成长成才规律的揭示。该校一贯倡导学风建设,勉励学生勤奋刻苦,用心于学,掌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知识本领。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人才培养规律而言,"勤读"是"知",是条件,也是过程;"力耕"是"行",是途经,也是目的。只有勤奋学习钻研、努力开拓实践,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己达人"语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是指加强自我修养,自强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业有成;"达人"是指要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使大家共同发展和进步。"立己达人"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只有做到"立己达人",才能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立己达人"是对人格的期望,对责任的要求,也是对自我与他人、个人成才与回报社会相互关系的辩证阐述。
校徽
该校徽采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为基础,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和篆刻技法,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体现了该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
一、图案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乐器和礼器,产于楚地,是地位的体现,亦是楚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精神文明。最著名的编钟是享誉世界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校徽主体设计采用编钟的抽象图形,暗示我校位于湖北,在我国高等农

业教育格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
耒耜是楚地古代农具,相传由神农氏发明,是技术生产力的象征,代表着物质文明。校徽主体设计采用耒耜的抽象图形,与我校所在地和学科优势相符。在行为层面,耒耜代表劳动和创造;在精神层面则代表着勤奋和务实。
编钟与耒耜共同形成了"打谷图",演绎出两个手拉手合力打谷的抽象人形。打谷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喻指丰收。手拉手合力打谷则寓意我校师生团结奋进、教学相长、教学科研互促共进,不断取得累累硕果。
校徽主体图案寓意着该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象征着我校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二、文字
主体部分图案由华中农业大学的英文缩写大写字母(HAU)变形组合而成,其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在线条处理上吸收中国传统纹样特点,采用抽象的流线型叶片形状,使之更具生机和活力。在外围处理上,采用单环形式。上部为手书体"华中农业大学",下部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色彩
在色彩的处理上采用单色设计,标准色为深绿色,象征华中农业大学蓬勃的发展生机、鲜明的农科特色和浓厚的历史积淀,也与我校"绿色校园"的特点相吻合。此外,为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要,提供了棕、土黄、红、蓝、灰、浅绿、橙等7种备用色和黑色墨稿。
校徽设计者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06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刘涛、王娟。
校歌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立农学院(我校前身之一)西迁鄂西山区,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坚持办学。时任教务长的包望敏教授曾在《论"耕读"与"新农"》一文中写道:"湖北省立农学院创立于烽烟遍地,万方多难之日,集海内农学者及三楚青年一堂,朝夕孜孜,耕读不辍,以革新农业为己任,其坚苦卓绝之精神与乎兴农建国之宏愿均有足多者。"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武汉,国文教授朱再庵先生和著名音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共同创作了《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
歌词:
挹江流浩浩荡荡,
挟沃野郁郁苍苍。
校歌曲谱
校歌曲谱
萃俊秀于三楚,
聚硕彦于一堂。
勤读力耕肩重任,
立己达人图自强。
雍雍穆穆,
跻跻跄跄。
宏农学,
扬国光,
日新永无疆。
作者简介:
朱再庵,湖北省立农学院国文教授,知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抗日战争时期在恩施创办并主编文学月刊《晓月》,有较大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标志
华中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标志
喻宜萱,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音乐,是我国美声唱法和声乐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首唱者。她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首任系主任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20世纪40年代担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音乐指导。解放后,喻宜萱出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声乐教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如今年事已高,深居简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她的《康定情歌》唱遍了世界,却极少有人知道这首传世经典与湖北省立农学院的特殊联系;而那首《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更是没有几人能够记得。
校庆
110周年校庆时间:2008年10月2日
110周年校庆主题:花开一百一十季,情传无限山水间

杰出校友/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领导/华中农业大学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校园景致

校址
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合7425亩),位处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邮政编码:430070。

网站说明:

  本站在线提华中农业大学网站的分类目录索引及网址大全库建立;华中农业大学2021-01-08归档在本站农业大学分类目录,并成功建立了索引服务,供搜索引擎抓取/蜘蛛爬行/用户查找/检索服务;截至目前为止,本站已有 个网友浏览提华中农业大学网站,其中有 名网友为该网站点赞;总的来说,华中农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农业大学类网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haouu.com/html/3647.html

相关网站推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天津农学院网站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农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长春科技学院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泊头职业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于华中农业大学(www.hzau.edu.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华中农业大学!时该网站内容都正常,如失效,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3、本站仅提供华中农业大学网站的信息展示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手机游戏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haouu.com 浙ICP备15022117号-1